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普及,网络电信诈骗逐渐成为高校学生面临的重要安全问题。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较弱,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为了提高校园内同学们的防诈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2025年2月26日下午邀请谢家集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张瑞瑞警官到校给同学们进行宣讲,帮助同学们识别和预防网络电信诈骗。
一、网络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
1. 冒充学校或老师诈骗
骗子冒充学校工作人员或老师,以学费、奖学金、助学金等名义要求学生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2. 兼职刷单诈骗
以“高薪兼职”“轻松赚钱”为诱饵,诱导学生参与刷单,前期返还小额佣金,后期以各种理由拒绝返款。
3. 校园贷诈骗
以“低息贷款”“无抵押贷款”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随后以高额利息、手续费等方式实施诈骗。
4. 冒充熟人诈骗
通过盗取或伪装同学、朋友的社交账号,以急需用钱为由请求转账
5. 虚假购物诈骗
在二手交易平台或社交群中发布低价商品信息,诱导学生付款后不发货或发假货。
6. 考试、论文诈骗
以“包过考试”“代写论文”为名,收取费用后消失或提供虚假服务。
7. 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安、检察院等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为由要求学生转账至“安全账户”。
二、高校学生易受骗的原因
1. 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轻信他人。
2. 对网络电信诈骗手段缺乏了解。
3. 贪图小利,容易被“高回报”“低价”等诱惑。
4.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容易被骗子利用。
三、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措施
1. 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
不轻易相信陌生电话、短信、邮件,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的内容。
2. 保护个人信息
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谨慎使用社交平台。
3. 核实信息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学校、老师或同学核实,不轻易转账或付款。
4. 学习防骗知识
关注学校、警方发布的防骗信息,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
5. 谨慎参与兼职和贷款
选择正规渠道参与兼职,避免刷单、刷信誉等违法行为;谨慎对待校园贷,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6. 安装防骗工具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及时识别诈骗电话和短信。
7. 及时报警
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以便警方及时处理。
四、案例分析
通过分享高校学生被骗的真实案例,分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受害人的心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防范诈骗。
五、互动环节
1. 提问与解答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惑或问题,由主讲人进行解答。
例如:如何识别诈骗电话?遇到疑似诈骗该怎么办?
2. 情景模拟
通过模拟诈骗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诈骗过程,增强防范意识。
六、总结与呼吁
网络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作为高校学生,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还要积极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宣传防骗知识,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七、结束语
安全无小事,防骗需谨慎。希望通过本次讲座,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们能够掌握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基本技能,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远离诈骗陷阱,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撰稿:刘瑞; 审核:吴访; 发布:尹楠】
